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人们的生活。2025年新春,DeepSeek等AI工具成为科技圈的新宠。在广东高校,这股AI热潮更是风起云涌。从日常课堂到科研实验室,从创新实践到课余生活,AI的身影无处不在,持续推动教育模式创新,助力构建智慧校园。即日起,羊晚将开设“Al校园奇遇记”专栏,本专栏将深入广东高校,聚焦师生们如何巧妙运用AI工具,展现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一同见证智慧教育的未来发展图景,感受AI为高等教育带来的无限可能。
用AI“剪”出高校新年新景 华工学子让传统技艺焕新光
新春之际,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创业团队广横走创意工作室借助AI技术,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巧妙融合,推出“高校新年剪纸”系列作品,引发高校师生广泛关注。
工作室成员、2022级建筑学研究生李泽如介绍,团队借助AI技术,把各大高校的标志性建筑与传统剪纸艺术相结合,创作出充满中式浪漫的作品。传统剪纸艺术历史悠久,但因其手工技艺要求高,普及难度较大。如今,广横走工作室利用AI技术,让复杂的高校建筑以剪纸风格呈现仅需短短几十秒。他们借助AI图像生成算法,在“堆友”平台选择合适模型,输入“中国风剪纸”“非遗”等关键词并参考实景图片,就能快速生成剪纸图案,极大提升了创作效率和作品多样性。

利用AI技术、工具进行设计
这些AI剪纸作品一经发布便收获大量点赞与转发。高校师生纷纷在评论中表达喜爱,“很有年味的华工大”“传统剪纸华工好美”“广航校园真美”等评价不断涌现。该系列作品不仅带来视觉享受,更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生命力。而且,基于AI生成的剪纸作品,工作室还计划拓展至新媒体传播、线上展览、个性化定制服务等领域,打造特色文创周边,提升品牌影响力。

设计效果
工作室创始人、设计学院2021级研究生林伊霞表示,AI在她的学习与创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业时,AI能助力市场趋势分析、优化品牌定位,还能提供产品设计灵感,缩短产品从概念到落地的周期。在学习方面,寒假期间,DeepSeek帮忙拆解文献综述框架、定位论文核心观点,甚至模拟用户访谈助力毕业设计。
广横走创意工作室此次创新,不仅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还为文化体验和传播提供新方式。在科技助力下,传统文化正以全新姿态在数字化浪潮中绽放光彩,也为高校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呈现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师生借AI赋能双春晚
近日,2025蛇年粤港澳大湾区春节晚会和中国非遗春节联欢晚会在广东卫视精彩亮相。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师生深度参与其中,运用AI技术打造数字舞台,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展示开辟新路径,带来别具一格的“AI+文化”视听盛宴。
在粤港澳大湾区春节晚会上,《推开未来之门》节目备受瞩目。该节目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而创作,以骑楼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视觉元素。岭南文化数智化传播研究院与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艺术与设计学院人工智能艺术设计创新中心合作,利用AI技术复原骑楼街区,融合岭南建筑美学与市井烟火。精准还原骑楼三段式结构、西式纹样、传统牌匾和满洲窗,通过数字化动态处理,使建筑呈现“呼吸”般的鲜活感,与舞台空间及演员表演完美融合,展现出岭南商贸文化底蕴与时代活力。
中国非遗春节联欢晚会上,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师生协同创作的AI数字舞台同样亮点频出。潮汕英歌节目《一身正气》将传统锣鼓与现代摇滚乐结合,融入电音、鼓点和电流音效。舞美设计借助AIGC生成手段,把潮汕祠堂民居、建筑纹样等搬上舞台,以蓝红为主色调,运用光线动效等手法,展现潮汕英歌“刚柔并济”的文化内涵,诠释“水火既济”的哲学观。

AIGC生成潮汕建筑祠堂设计稿及动态图
武术节目《中华武魂》更是将AI技术与岭南武学深度融合。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相关团队借助AI拆解咏春拳拳法轨迹,生成动态粒子特效,呈现“破次元”时空效果。利用AIGC智能生成系统,还原岭南武馆建筑符号,粒子渲染技术让雕花窗棂具备动态叙事能力,主屏幕武馆与冰屏拳法交相辉映,展现中华武术魅力与中华儿女拼搏精神。

《中华武魂》岭南武馆设计稿
据介绍,岭南文化数字化传播研究院成立后成果斐然,此前与自动化学院团队合作的AIGC短视频《岭南的冬至之旅》收获好评;此次又与人工智能艺术设计创意中心共同协作,数字舞美在两台春晚大放异彩,凭借产学研综合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等优势,打造AI艺术与设计算力基础平台,探索AIGC技术应用与新型教育模式。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师生的创新实践,不仅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听体验,更推动了传统文化在数智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为文化产业注入新活力,有望引领“AI+文化”领域的更多创新探索。
助力围楼与非遗“活”起来 暨大师生用AI赋能社会实践
在刚刚过去的假期,暨南大学师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借助AI技术为传统文化传承、乡村发展等领域注入新活力,带来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广东始兴的围楼承载着厚重的客家文化,但长久以来缺乏足够的关注。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品牌与文化创新工作室的“青春逐梦:AI助力围楼文旅社会实践团”以此为切入点,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

团队合影
该实践团由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学生组成,他们以“AI赋能,青春创意助力围楼文旅”为项目方向,致力于用年轻化的语言和视角讲述围楼的故事。在脚本创作阶段,AI发挥了关键作用。借助AI文本生成工具,结合始兴围楼的历史文化背景,团队快速生成创意脚本框架和台词灵感,为视频创作“加速”“加料”。同时,AI图像生成工具帮助团队快速生成场景概念图和角色设计草图,丰富的视觉参考激发了团队的创意。

通过AI与创意的结合,实践团计划打造一系列始兴围楼IP角色的动画短视频。这些短视频将能有效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了解客家文化,助力当地文旅融合的发展。这一实践活动,既是学生们专业技能的锻炼,也是对文化传承使命的担当,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得以重放光彩。
暨南大学国际学院的“智融粤彩”产学研融合实践团则深入始兴县探索AI技术助力非遗创新传承的可能性。在文创产品设计方面,“智融粤彩”实践团运用AI算法分析非遗元素,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他们设计出的一系列文创产品,既保留了非遗的精髓,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为非遗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以澄江黄酒为例,实践团通过AI对黄酒文化元素的分析,设计出了独具特色的包装和周边产品,提升了黄酒的文化附加值。

团队合影
在视频脚本设计上,实践团借助AI技术挖掘和整理非遗故事,生成富有创意的视频脚本。通过视频的形式,生动展现了非遗的魅力,提高了非遗的传播效果。比如,在介绍青草狮这一融武舞于一体的非遗项目时,视频脚本通过AI的创意设计,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其独特魅力。

此外,实践团还借助AI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在电商平台搭建和运营方面取得突破。他们精准定位黄酒市场需求,优化电商平台的商品推荐和营销策略。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实现个性化推荐,提高了用户购买转化率,为澄江黄酒等非遗文创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
此次三下乡活动,“智融粤彩”实践团成功地将非遗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非遗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乡村发展、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推动了文化外宣与产业升级。未来,他们还将继续探索AI技术在非遗传承和乡村发展中的应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此外,暨大真探工作室推出的春节AIGC视频系列通过五个主题,深入挖掘春节的文化底蕴,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2025年是中国春节成功申遗后的第一个春节,这一特殊节点为春节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了重要契机。真探工作室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蓝本,通过AI技术赋能,呈现出一幅幅立体而多维的文化全景图。通过创新的叙事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给高架桥立柱“穿新衣” 广大学子用AI开启乡村新风貌
在城市脉络里,高架桥立柱虽支撑着交通的顺畅,却因单调的外观成为城市景观的短板。假期里,广州大学粤喜乡创实践团队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助力黄阁镇“精致示范,共同富裕”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团队借助AI技术开展高架桥立柱彩绘项目,希望通过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让这些城市“灰空间”焕发生机,为黄阁镇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项目覆盖六区与280根立柱,围绕“滨江活力”“浪漫生活”“绿野生态”三大主题,结合AI技术分析与设计出图后绘制实践。在“滨江活力”主题创作时,实践团利用AI分析黄阁镇滨江区域的发展元素,AI生成如滨江风景、户外休闲的设计元素,实践团队依此绘出充满活力的彩绘。在“浪漫生活”主题中,AI筛选出传统民居、邻里聚会等场景,实践团队据此绘制出充满烟火气的画面,展现温馨生活与和美乡村氛围。“绿野生态”主题下,AI生成农田、果园与水乡文化的生态场景,助力实践团队打造生态景观彩绘。

实践团还借助AI挖掘黄阁镇的麒麟舞、汽车、传统建筑、美术等文化元素,并融入彩绘。该项目作为城乡公共艺术的一部分,既让更多的人在日常出行中能够接触和了解到本地的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又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喜”与“创”人文精神。
广州大学粤喜乡创实践团用AI为黄阁镇带来新风貌,为“百千万工程”的文化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探索AI在乡村文化建设和城市公共艺术领域的应用,为地方的发展贡献更多创意和力量。
在这个假期,各大高校师生通过不同的社会实践项目,巧用AI技术在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播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的实践活动不仅为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也为高校师生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网址链接:AI赋能寒假:广东高校师生的新春“智”趣丨“Al校园奇遇记”①